Buy Me a Coffee

零信任安全應用於API與Kubernetes

隨著企業日益採用雲原生技術和微服務架構,API和Kubernetes已成為現代應用程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這些新技術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。傳統的安全模式假設內部網路是可信的,但在當今的環境中,這種假設已經過時且危險。為了有效保護API和Kubernetes應用程式,我們需要採用零信任安全模型。

什麼是零信任安全?

零信任安全是一種安全原則,假設網路是不可信的,因此每個資源存取請求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身份驗證、授權和加密。與傳統的"破土機"模型不同,零信任模型不再將內部資源視為可信,而是要求所有用戶、設備和應用程式在獲取資源存取權限之前,都必須通過身份驗證和授權。

零信任安全的核心原則包括:

  • 始終驗證 (Verify Explicitly)
  • 最小權限原則(Least Privilege)
  • 假設網路不可信 (Assume Untrusted Networks)

零信任安全與API安全

API是現代應用程式的關鍵組件,但它們也成為攻擊者的熱門目標。根據OWASP API安全頂10大風險,一些常見的API安全問題包括:

風險描述
破碎的物件級別授權(Broken Object Level Authorization)未正確實施物件級別的存取控制
破碎的使用者認證(Broken User Authentication)使用者認證機制不當實作或缺乏
過度暴露資料(Excessive Data Exposure)API回應包含非預期的資料
缺乏資源及速率限制(Excessive Data Exposure)未對API資源消耗及請求速率進行適當限制

要有效防禦這些威脅,我們需要採用零信任的API安全架構,包括以下幾個關鍵層面:

  1. 存取控制層 - 實施現代化的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,如OAuth 2.0和基於角色/屬性的存取控制 (RBAC/ABAC)。
  2. 網路安全層 - 保護API端點不受惡意流量影響,如DDoS攻擊和機器人濫用,並利用mTLS等技術確保API通訊的安全性。
  3. 應用程式安全層 - 針對常見的應用程式層面威脅(如注入攻擊)提供保護,並使用演算法檢測異常行為以阻擋惡意API調用。

API的種類

根據API的用途和對象,可將API分為以下幾種:

API類型描述
Public APIs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的API
External APIs僅供外部授權用戶端連接使用的API
Partner APIs提供給選定外部開發者或API消費者使用的API
Internal APIs企業內部使用,連接內部系統和數據的API

API 安全性的三大要素

  1. 存取控制 (Access Control)

    • 管理 API 端點的身份驗證和授權
    • 建議加強措施:
      • 採用現代化身份驗證機制如 OAuth 2.0
      • 實施細緻的基於角色/屬性的存取控制 (RBAC/ABAC)
      • 輸入驗證防止破碎的物件級別和功能級別授權問題
      • 適當的資料過濾和遮罩,避免過度暴露資料
  2. 網路安全 (Network Security)

    • 提供安全的網路通訊 (mTLS)
    • 在網路層防禦不需要的流量 (DDoS、速率限制)
    • 建議加強措施:
      • 採用 mTLS 等加密通訊協定,防止流量被竊聽
      • 實作 DDoS 防護和請求節流/速率限制
      • 網路層流量監控,偵測並阻擋惡意流量模式
  3. 應用程式安全 (Application Security)

    • 緩解常見的軟體漏洞
    • 使用機器人緩解技術防止 API 濫用
    • 建議加強措施:
      • 輸入驗證防禦注入攻擊
      • 定期掃描及修補已知漏洞
      • 採用 WAF 等應用程式防護元件
      • 利用 AI/ML 演算法檢測異常 API 使用模式阻擋惡意機器人

綜合來看,access control、encrypted communications、DDoS mitigation、rate limiting、input validation、vulnerability patching 和 bot prevention 都是加強 API 安全性的關鍵措施。透過多層防禦,我們可以全面提升 API 的安全強度。

OWASP API安全風險

OWASP發佈了API安全頂10大風險清單,列出了最常見的API安全弱點:

風險描述解決方案
破碎的物件級別授權(Broken Object Level Authorization)未正確實施物件級別的存取控制適當的存取控制機制,如RBAC/ABAC
破碎的使用者認證(Broken User Authentication)使用者認證機制不當實作或缺乏採用現代化認證如OAuth 2.0
過度暴露資料(Excessive Data Exposure)API回應包含非預期的資料資料過濾、遮罩及加密
缺乏資源及速率限制(Lack of Resource & Rate Limiting)未對API資源消耗及請求速率進行適當限制實作請求節流及資源配額管理
破碎的功能層級授權(Broken Function Level Authorization)對於特定功能操作的存取控制不當細緻的權限控管及最小權限原則
大量指派(Mass Assignment)過度資料繫結導致的物件屬性污染輸入驗證及僅繫結預期屬性
安全設定錯誤(Security Misconfiguration)不當的安全設定如預設憑證等安全強化及設定審查
注入攻擊(Injection)惡意查詢注入導致的資料洩露等輸入驗證及參數化查詢
不適當的資產管理(Improper Assets Management)存在未知的API端點及遺留功能API清查及生命週期管理
不足的日誌及監控(Insufficient Logging & Monitoring)缺乏適當的監控及事件回應集中化日誌及安全監控

要解決這些風險,我們需要採取以下防護措施:

  1. 嚴格的身份存取管理 - 採用現代化認證如OAuth 2.0,實施細緻的RBAC/ABAC存取控制。
  2. 輸入數據驗證 - 針對所有API輸入實施嚴格的輸入驗證,防止注入攻擊及物件污染。
  3. API清查及生命週期管理 - 持續追蹤所有公開的API端點,並適當管理API的淘汰及權限控制。
  4. 流量監控及保護 - 監控API流量異常如DDoS及濫用,並採取適當的請求節流及阻擋措施。
  5. 資料保護 - 遮罩及加密敏感數據,只回傳所需的最小資料。
  6. 安全設定審查 - 定期審視API元件的安全設定並修正弱點。
  7. 集中化日誌與監控 - 統一收集日誌並持續監控威脅指標,以便及時發現並回應安全事件。

隨著API變得愈來愈複雜,實施全方位的API安全防護機制至關重要。

零信任Kubernetes安全

除了針對API本身的安全防護,在Kubernetes環境中,我們還必須關注集群本身的安全。關鍵挑戰包括:

  • 管理平面安全 - 保護Kubernetes控制平面元件如API Server、etcd、控制管理器等。
  • 資料平面安全 - 保護節點(包括kubelet及kube-proxy)及應用程式Pod。
  • 附加元件安全 - 像Kubernetes Dashboard等附加元件也可能遭受攻擊。

要實現Kubernetes的零信任安全,我們需要採取以下防禦措施:

  1. 嚴格的身份驗證和授權 - 使用強大的認證機制如x509憑證保護Kubernetes API,並實施細緻的RBAC。
  2. 微隔離網路 - 透過網路原則實踐微隔離,僅允許必要的Pod間通訊。
  3. 加密傳輸與加密數據 - 加密節點與控制平面的通訊,並加密敏感資料。
  4. 入口流量控制 - 使用具備WAF、DDoS防護等能力的入口控制器,保護進入集群的流量。
  5. 定期掃描與修補 - 持續監控集群中的漏洞,並及時修補。

透過採取全方位的防護措施,我們可以大幅降低Kubernetes環境遭受攻擊的風險。

總而言之,零信任安全不僅適用於API本身,也應用於整個基礎架構。透過實施最小權限存取、嚴格加密及身份驗證、微隔離網路等多重防護措施,我們可以全面提升API及Kubernetes應用程式的安全性,有效防範各種新興的網路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