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ong Gateway 部署大揭密:從輕量到雲端,你的 API 叢林探險指南!

  • Post by
  • Jul 29, 2025
post-thumb

哈囉,各位 API 叢林探險家們!我是你們的部落格顧問,今天我們要來一場刺激又有趣的探險,深入了解 API 管理領域的超級明星——Kong Gateway!
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,管理一大堆 API 就像在叢林裡開路,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?別擔心,Kong Gateway 就是你的最佳嚮導!它提供了多種部署方式,就像是為你的 API 叢林探險準備了不同的交通工具,從輕巧的越野車到豪華的直升機,應有盡有。今天,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些「交通工具」,看看哪一種最適合你的探險之旅!

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 Victor Gamov 在 Light Board 上那場精彩的「Master Kong Gateway Topologies」演講。他用簡單明瞭的方式,把 Kong Gateway 的部署策略講得活靈活現。如果你還沒看過,強烈建議你去補課!不過沒關係,今天我會把精華中的精華,加上我這位部落格顧問的獨家見解,通通打包給你!

準備好了嗎?繫好安全帶,我們的 Kong Gateway 部署大揭密之旅,現在就啟程!

探險第一站:輕量級的「越野車」——DB-less 模式

想像一下,你剛踏入 API 叢林,只想先輕裝上陣,快速體驗一下探險的樂趣。這時候,DB-less 模式就是你的最佳選擇!

什麼是 DB-less 模式?

DB-less,顧名思義,就是「沒有資料庫」的意思。在這個模式下,Kong Gateway 不再需要外部資料庫來儲存配置資訊。所有的服務、路由、插件等配置,都寫在一個 YAML 或 JSON 檔案裡,然後直接丟給 Kong Gateway。是不是超級簡單粗暴?

Victor 在影片中提到,這是最簡單的入門方式。你只需要下載 Kong 的執行檔,準備好你的配置檔案,然後一鍵啟動,你的 API 閘道就跑起來了!

DB-less 模式的優點:

  • 輕量級,啟動快:沒有資料庫的負擔,Kong 啟動速度飛快,資源佔用也少。就像你的越野車,輕巧靈活,說走就走!
  • 配置簡單,易於管理:所有的配置都在一個檔案裡,方便版本控制(GitOps 最佳拍檔!),也方便在不同環境間複製。
  • 適合開發與測試:對於開發者來說,這簡直是福音!快速搭建測試環境,進行功能驗證,或者跑一些整合測試,DB-less 模式都能讓你事半功倍。
  • Admin API 唯讀:雖然 Admin API 是唯讀的,但這也意味著配置的安全性更高,不容易被誤操作修改。

DB-less 模式的缺點:

  • 擴展性有限:如果你需要擴展多個 Kong 實例,每個實例都需要一份獨立的配置檔案。當配置需要更新時,你得手動同步每個實例的檔案,這在大型部署中會變成一場惡夢。
  • 配置更新需重啟:每次修改配置,都需要重啟 Kong 實例才能生效。這對於生產環境來說,是不可接受的停機時間。
  • 不適合動態配置:如果你的 API 配置需要頻繁變動,或者需要動態調整,DB-less 模式會讓你非常頭痛。

適用場景:

  • 開發環境:快速啟動,方便測試。
  • 單機部署:小型應用,流量不大,配置變動少。
  • CI/CD 整合測試:作為自動化測試的一部分,快速部署和銷毀。
  • 學習與實驗:初學者入門,了解 Kong 的基本功能。

總之,DB-less 模式就像是你的 API 叢林探險入門款越野車,適合短途旅行和輕度探險。如果你只是想快速體驗一下 Kong 的魅力,或者在開發測試環境中追求極致的輕量化,那它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!

探險第二站:傳統的「吉普車」——Traditional 模式(帶資料庫)

當你的 API 叢林探險規模越來越大,輕量級的越野車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時,是時候升級到更穩健的「吉普車」——Traditional 模式了!

什麼是 Traditional 模式?

Traditional 模式,顧名思義,就是 Kong Gateway 傳統的部署方式。它需要一個外部資料庫(通常是 PostgreSQL 或 Cassandra)來儲存所有的配置資訊。這時候,你的 Admin API 就解鎖了「寫入模式」,你可以透過 API 來動態管理服務、路由、插件等等。

Victor 在影片中強調,當你需要擴展部署,並且希望能夠增量配置 Kong 服務時,就必須引入資料庫。這就像你的吉普車,雖然多了一個「油箱」(資料庫),但卻能帶你走得更遠,適應更複雜的地形。

Traditional 模式的優點:

  • 動態配置,即時生效:透過 Admin API 修改配置,無需重啟 Kong 實例,配置即時生效。這對於生產環境來說至關重要!
  • 高可用性與擴展性:多個 Kong 實例可以連接到同一個資料庫,共享配置。你可以輕鬆地擴展 Kong 叢集,透過負載平衡器(Load Balancer)來分發流量,實現高可用性。這就像你的吉普車,可以輕鬆地組建車隊,一起穿越叢林!
  • 集中式管理:所有的配置都集中儲存在資料庫中,方便管理和備份。
  • 支援更多功能:許多進階功能和插件,例如 Kong Manager、Developer Portal 等,都需要資料庫模式才能完整啟用。

Traditional 模式的缺點:

  • 資料庫依賴:你需要額外管理一個資料庫,包括資料庫的部署、維護、備份、高可用性等。這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。
  • 資料庫負載:隨著 Kong 叢集規模的擴大,資料庫的負載也會增加。如果資料庫成為瓶頸,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性能。Victor 也提到了這個問題,當節點數量增加時,資料庫的連接數和負載會成為一個挑戰。
  • 單點故障風險(資料庫):如果資料庫出現問題,整個 Kong 叢集都會受到影響。因此,資料庫的高可用性配置至關重要。

適用場景:

  • 生產環境:需要高可用性、高擴展性、動態配置的生產環境。
  • 中大型應用:API 數量多,流量大,配置變動頻繁。
  • 需要進階管理功能:例如使用 Kong Manager 進行可視化管理,或提供開發者門戶。

Traditional 模式是許多企業級應用部署 Kong Gateway 的標準選擇。它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和靈活性,但也需要你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管理底層的資料庫。就像你的吉普車,雖然功能強大,但也需要你定期保養,才能確保它在叢林中暢行無阻!

Traditional 模式的深入探討:資料庫的選擇與挑戰

當我們談到 Traditional 模式時,資料庫的選擇是個繞不開的話題。Kong Gateway 支援 PostgreSQL 和 Cassandra 這兩種主流的資料庫。這兩種資料庫各有千秋,選擇哪一個,就像選擇你的吉普車要加哪種油一樣,得看你的「路況」和「預算」。

PostgreSQL:穩健可靠的關係型資料庫

PostgreSQL 是一個功能強大、穩定可靠的開源關係型資料庫。它在 ACID 特性、資料完整性、複雜查詢等方面表現出色。對於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,PostgreSQL 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。它的社區活躍,文檔豐富,遇到問題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案。

然而,當你的 Kong 叢集規模越來越大,流量越來越高時,PostgreSQL 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。例如,單一 PostgreSQL 實例的寫入性能可能會成為瓶頸。雖然可以透過主從複製(Master-Slave Replication)來提高讀取性能和可用性,但寫入擴展性仍然是個問題。這時候,你可能需要考慮使用資料庫叢集,例如 PostgreSQL 的高可用性解決方案,如 Patroni、PgBouncer 等,來分擔負載和提高可靠性。

Cassandra:為大規模分散式而生

Cassandra 是一個開源的分散式 NoSQL 資料庫,專為處理大規模資料和高可用性而設計。它的特點是去中心化、線性擴展性強、高可用性。對於需要處理海量 API 請求、擁有數百甚至數千個 Kong 節點的超大型企業來說,Cassandra 可能是更好的選擇。它的寫入性能非常出色,可以輕鬆地水平擴展。

但是,Cassandra 的學習曲線相對較陡峭,操作和維護也比 PostgreSQL 更複雜。它的資料模型是基於列族(Column Family),與傳統的關係型資料庫有很大不同,需要開發者對其特性有深入的理解。此外,Cassandra 在複雜查詢和事務支持方面不如 PostgreSQL。

資料庫管理的挑戰

無論你選擇 PostgreSQL 還是 Cassandra,在 Traditional 模式下,資料庫的管理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。你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部署與配置:如何部署資料庫,如何進行最佳化配置,以滿足 Kong 的性能要求?
  • 高可用性:如何確保資料庫的高可用性,避免單點故障?這可能涉及到主從複製、叢集部署、自動故障轉移等技術。
  • 備份與恢復:如何定期備份資料庫,並在發生災難時快速恢復?
  • 監控與調優:如何監控資料庫的性能指標,並根據需要進行調優?
  • 安全性:如何保護資料庫的安全,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?

Victor 在影片中也提到了這個痛點:當你的 Kong 節點數量增加時,資料庫的連接數和負載會急劇上升,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管理資料庫上,而不是專注於解決業務問題。這也是為什麼後來 Kong 推出了 Hybrid 模式和 Kong Konnect,來解決這個「資料庫負擔」的問題。

所以,選擇 Traditional 模式,就像你選擇了一輛功能強大的吉普車,它能帶你穿越大部分的叢林。但別忘了,這輛吉普車的「油箱」——資料庫,需要你精心呵護和專業維護,才能確保它始終保持最佳狀態!

Traditional 模式下的負載平衡與叢集協調

在 Traditional 模式下,當你部署多個 Kong 實例組成叢集時,負載平衡器(Load Balancer)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它負責將外部請求均勻地分發到叢集中的每個 Kong 節點,確保流量的均衡,並在某個節點故障時,將流量導向健康的節點,從而實現高可用性。

這個負載平衡器可以是任何標準的負載平衡解決方案,例如 Nginx、HAProxy、AWS ELB、Google Cloud Load Balancing 等。甚至,你也可以用另一個 DB-less 模式的 Kong 實例作為負載平衡器,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「套娃」的感覺?但這確實是一種可行的方案,特別是在一些邊緣部署場景中。

叢集協調:配置的一致性

在 Traditional 模式下,所有的 Kong 節點都連接到同一個資料庫,共享配置。這意味著,當你透過 Admin API 修改配置時,這些修改會立即寫入資料庫,然後所有的 Kong 節點都會從資料庫中讀取最新的配置。Kong 內部有緩存機制,會定期刷新,確保配置的一致性。

然而,這裡需要注意的是,雖然配置是集中儲存的,但 Kong 叢集本身並沒有內建的「完全協調」機制。這意味著,如果某個節點的緩存沒有及時更新,或者網路出現問題,可能會導致短暫的配置不一致。這也是為什麼在生產環境中,你需要有完善的監控和告警機制,來確保叢集的健康運行。

Victor 在影片中也提到了這一點:雖然配置會保持一致,但這並不是一個「提供完整協調」的叢集。這強調了負載平衡器在 Traditional 模式中的重要性,它不僅僅是分發流量,更是確保整個叢集對外提供一致服務的關鍵。

總之,Traditional 模式為你提供了強大的擴展性和動態配置能力,但這也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管理資料庫和負載平衡器。就像駕駛一輛吉普車穿越複雜地形,你需要時刻關注路況,並熟練操作各種裝置,才能確保旅途的順暢與安全。

Traditional 模式下的工具整合:Kong Manager 與 Developer Portal

當你選擇 Traditional 模式部署 Kong Gateway 時,你將解鎖更多強大的管理工具,讓你的 API 管理工作事半功倍。其中最常用的就是 Kong Manager 和 Developer Portal。

Kong Manager:API 管理的視覺化儀表板

想像一下,你的吉普車上裝了一個高科技的儀表板,可以清晰地顯示車輛的各種狀態,並讓你輕鬆地進行各種操作。Kong Manager 就是這樣一個為 Kong Gateway 設計的視覺化管理介面。

透過 Kong Manager,你可以:

  • 直觀地管理服務、路由、插件:無需記憶複雜的 Admin API 命令,透過圖形介面就能輕鬆創建、編輯和刪除各種配置。
  • 監控 API 流量和性能:查看實時的請求量、延遲、錯誤率等指標,幫助你快速發現和解決問題。
  • 管理消費者和憑證:為你的 API 用戶創建帳戶,並管理他們的身份驗證憑證(例如 API Key、OAuth2 等)。
  • 配置工作區(Workspace):在一個 Kong 實例中創建多個邏輯隔離的工作區,方便不同團隊或專案管理各自的 API。

Kong Manager 提供了一個集中式的管理平台,大大降低了 Kong Gateway 的使用門檻,特別是對於那些不熟悉命令列操作的團隊成員來說。它讓 API 管理變得更加直觀和高效。

Developer Portal:為開發者打造的 API 自服務平台

如果說 Kong Manager 是給 API 管理員用的「駕駛艙」,那麼 Developer Portal 就是給 API 消費者用的「自助加油站」。它是一個可自定義的網站,讓你的 API 消費者(通常是應用程式開發者)能夠:

  • 發現和瀏覽 API 文檔:清晰地了解你的 API 功能、請求參數、響應格式等。
  • 註冊應用程式並獲取憑證:開發者可以在這裡註冊他們自己的應用程式,並自動獲取訪問 API 所需的憑證(例如 API Key、Client ID/Secret 等)。
  • 測試 API:通常會提供一個互動式的 API 測試工具,讓開發者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發送請求,查看響應。
  • 訂閱 API 更新通知:及時了解 API 的版本更新、功能變動等資訊。

Developer Portal 的作用是將 API 的使用門檻降到最低,讓開發者能夠自助地發現、理解和使用你的 API。這不僅提高了開發效率,也減少了 API 提供方和消費方之間的溝通成本。對於希望建立活躍 API 生態系統的企業來說,Developer Portal 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值得注意的是,Kong Manager 和 Developer Portal 都需要資料庫來儲存其配置和數據,因此它們只能在 Traditional 模式或 Hybrid 模式下使用。如果你選擇 DB-less 模式,這些視覺化工具就無法使用了。

總之,Traditional 模式不僅提供了強大的 API 閘道功能,還透過 Kong Manager 和 Developer Portal 這些工具,為你打造了一個完整的 API 管理生態系統。這就像你的吉普車不僅能跑,還配備了導航系統和通訊設備,讓你的 API 叢林探險更加輕鬆和高效。

探險第三站:進階的「裝甲車」——Hybrid 模式(混合模式)

當你的 API 叢林探險進入深水區,傳統的吉普車已經無法滿足你對「分離」和「彈性」的渴望時,是時候召喚我們的「裝甲車」——Hybrid 模式了!

Hybrid 模式的設計哲學:解耦與韌性

Hybrid 模式的引入,是 Kong Gateway 在架構設計上的一個重大飛躍。它的核心思想是「解耦」和「韌性」。

在 Traditional 模式下,每個 Kong 節點既是控制平面(處理配置管理),又是資料平面(處理用戶流量)。這就像你的吉普車既要負責駕駛,又要負責導航和通訊,一旦其中一個功能出問題,整個車輛都會受到影響。

而 Hybrid 模式則將這兩個職責徹底分離。控制平面(CP)專注於配置管理,資料平面(DP)專注於流量轉發。這種分離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:

  1. 提升韌性 (Resilience):這是 Hybrid 模式最顯著的優勢之一。由於資料平面只從控制平面獲取配置,並將其儲存在記憶體中,因此即使控制平面暫時離線,或者與資料庫的連接中斷,資料平面也能繼續使用「舊」的配置提供服務。這就像你的裝甲車,即使指揮中心暫時失聯,前線的戰士也能憑藉已有的情報繼續戰鬥,確保任務的連續性。這對於需要 7x24 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生產環境來說,至關重要。

  2. 降低資料庫負載 (Reduced Database Load):在 Traditional 模式下,每個 Kong 節點都需要頻繁地與資料庫通訊,獲取配置、更新狀態等。當節點數量龐大時,資料庫的壓力會非常大。而在 Hybrid 模式下,只有控制平面與資料庫通訊,資料平面則透過輕量級的通訊協議(例如 gRPC)從控制平面獲取配置。這大大減少了資料庫的連接數和查詢量,讓資料庫可以更專注於儲存配置,從而提升了資料庫的性能和穩定性。

  3. 增強安全性 (Enhanced Security):資料平面不再直接訪問資料庫,它只儲存記憶體中的配置。這意味著,即使資料平面所在的伺服器被入侵,攻擊者也無法直接訪問到你的敏感配置資料庫。這就像你的裝甲車,前線的戰士只攜帶當前任務所需的情報,核心機密則儲存在安全的指揮中心,大大降低了資料洩露的風險。

  4. 實現地理分散部署 (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):由於控制平面和資料平面可以獨立部署,你可以將控制平面部署在一個集中的、安全的資料中心,而將資料平面部署在離用戶更近的邊緣節點、不同的雲區域,甚至是本地機房。這有助於降低 API 請求的延遲,提升用戶體驗,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地區的合規性要求。這就像你的裝甲車隊,指揮部可以在後方運籌帷幄,而戰士們則可以分散到各個戰場,靈活應對。

  5. 簡化擴展 (Simplified Scaling):當你需要擴展 API 閘道的能力時,你只需要增加資料平面的節點數量即可。這些資料平面節點會自動連接到控制平面,獲取最新的配置,無需額外配置資料庫連接。這使得水平擴展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。

Hybrid 模式的部署考量:CP 與 DP 的協同

雖然 Hybrid 模式帶來了諸多優勢,但其部署和管理也比 Traditional 模式更為複雜。你需要仔細規劃控制平面和資料平面的部署策略,並確保它們之間的協同工作。

控制平面的部署

  • 高可用性:控制平面是整個系統的「大腦」,它的高可用性至關重要。你需要部署多個控制平面實例,並透過負載平衡器來分發請求。同時,控制平面所連接的資料庫也需要具備高可用性。
  • 安全性:由於控制平面處理所有配置管理,它的安全性要求極高。你需要確保控制平面的網路隔離、訪問控制、日誌審計等措施到位。
  • 資源需求:控制平面雖然不處理用戶流量,但它需要處理大量的配置同步和 Admin API 請求,因此也需要足夠的 CPU、記憶體和網路資源。

資料平面的部署

  • 靠近用戶:資料平面應該部署在離用戶最近的位置,以降低延遲。這可能意味著將資料平面部署在多個地理區域、不同的雲服務商,甚至是邊緣裝置上。
  • 自動擴縮容:由於資料平面處理用戶流量,它的負載會隨著流量的波動而變化。因此,資料平面應該具備自動擴縮容的能力,以應對流量高峰。
  • 輕量級:資料平面應該盡可能地輕量級,只包含必要的組件,以減少資源消耗和啟動時間。

CP 與 DP 的通訊

控制平面和資料平面之間透過 gRPC 協議進行通訊。資料平面會主動連接到控制平面,獲取配置更新。這種「拉取」模式使得資料平面可以部署在防火牆後,而無需控制平面主動發起連接,這對於一些網路受限的環境非常有利。

你需要確保 CP 和 DP 之間的網路連通性,並且防火牆規則允許 gRPC 通訊。同時,為了提高通訊的安全性,建議使用 TLS 加密。

Hybrid 模式的挑戰:環境隔離與多租戶

儘管 Hybrid 模式解決了 Traditional 模式的許多痛點,但對於超大型組織來說,它仍然面臨一些挑戰,特別是在「環境隔離」和「多租戶」方面。

Victor 在影片中提到,如果一個大型組織有數千個 API,並且需要為開發、測試、生產等不同環境提供完全隔離的配置,那麼在 Hybrid 模式下,每個環境都需要一個獨立的控制平面。這意味著你需要部署和管理多套控制平面和資料庫,這會增加運維的複雜度和成本。

例如,你可能有:

  • 開發環境的 CP + DP
  • 測試環境的 CP + DP
  • 生產環境的 CP + DP

每個環境的控制平面都需要連接到自己的資料庫,並管理自己的資料平面組。這雖然實現了環境隔離,但卻增加了整體架構的複雜性。這也是為什麼 Kong 後來推出了 Kong Konnect,來解決這種超大規模、多環境部署的痛點。

總之,Hybrid 模式就像你的 API 叢林探險中的「裝甲車」,它提供了卓越的韌性、安全性和擴展性。但要駕馭這輛裝甲車,你需要更精密的規劃和更專業的技能,才能讓它在複雜的戰場上發揮最大的威力。

Hybrid 模式架構示意圖
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理解 Hybrid 模式中控制平面 (CP) 和資料平面 (DP) 的關係,我為大家準備了一個 Mermaid 流程圖。這就像你的探險隊伍的作戰地圖,清晰地標示了每個成員的職責和通訊路徑!

Management & Configuration
Control Plane
Data Plane
User Request
gRPC Communication
gRPC Communication
gRPC Communication
Admin API
Kong Manager
GitOps/CI/CD
Database
Kong CP Instance 1
Kong CP Instance 2
Kong CP Instance N
Kong DP Instance 1
Kong DP Instance 2
Kong DP Instance N
Load Balancer
Client
Backend Service

圖表說明:

  • 客戶端 (A) 發送請求,首先到達 負載平衡器 (B)
  • 負載平衡器將請求分發到不同的 資料平面 (DP) 實例 (C, D, E)。這些 DP 實例負責處理實際的用戶流量,執行路由、插件等邏輯,並將請求轉發到 後端服務 (M)
  • 控制平面 (CP) 實例 (F, H, I) 負責管理配置,並與 資料庫 (G) 進行通訊。所有的配置變更都透過 CP 寫入資料庫。
  • DP 實例透過 gRPC 通訊 從 CP 實例獲取最新的配置。這意味著 DP 不直接與資料庫通訊,大大降低了資料庫的負載和安全風險。
  • 管理與配置 (J, K, L) 透過 Admin API、Kong Manager 或 GitOps/CI/CD 等方式與 CP 進行互動,實現配置的集中管理。

這個圖表清晰地展示了 Hybrid 模式下,控制平面和資料平面如何協同工作,以及它們如何與資料庫、用戶請求和後端服務互動。希望這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強大的部署模式!

探險第四站:終極的「私人飛機」——Kong Konnect

當你的 API 叢林探險已經進化到「全球化」階段,你需要一個能夠統一管理所有 API、跨越不同雲端和環境的終極解決方案時,是時候搭乘我們的「私人飛機」——Kong Konnect 了!

Kong Konnect 的核心價值:API 管理即服務 (API Management as a Service)

Kong Konnect 的出現,標誌著 API 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——API 管理即服務 (API Management as a Service)。它將 API 管理的基礎設施複雜性完全抽象化,讓用戶可以專注於 API 本身的業務價值,而無需關心底層的部署、維護、擴展和高可用性。

想像一下,你不再需要擔心飛機的維護、燃油、飛行員的排班,你只需要告訴航空公司你的目的地,然後享受旅程。Kong Konnect 就是這樣一個「航空公司」,它為你打理好了一切。

完全託管的控制平面

這是 Kong Konnect 最核心的特性。Kong 將控制平面作為一個完全託管的服務提供給你。這意味著:

  • 無需管理資料庫:你不再需要部署、配置、備份、恢復 PostgreSQL 或 Cassandra 資料庫。這些都由 Kong 負責。
  • 無需管理控制平面節點:控制平面的高可用性、擴展性、安全性都由 Kong 團隊負責維護和升級。
  • 降低運維負擔:你的團隊可以將精力從繁瑣的基礎設施管理中解放出來,投入到更有價值的業務開發和創新中。

全球化的資料平面部署 (Runtime Manager)

雖然控制平面是託管在雲端的,但資料平面(在 Kong Konnect 中稱為 Runtime Manager)仍然可以部署在你自己的環境中,無論是本地機房、私有雲、公有雲(AWS, Azure, GCP)的任何區域,甚至是邊緣裝置。這使得你能夠:

  • 靠近用戶:將資料平面部署在離用戶最近的位置,降低 API 請求的延遲。
  • 滿足合規性要求:某些行業或地區可能對資料的駐留有嚴格要求,你可以將資料平面部署在符合這些要求的區域。
  • 混合雲部署:在不同的雲環境中部署資料平面,實現真正的混合雲 API 管理。

Runtime Manager 會自動連接到雲端的 Kong Konnect 控制平面,獲取最新的配置。這種靈活的部署方式,讓你在享受託管服務便利的同時,也能保持對資料流量的控制權。

Kong Konnect 的強大功能生態系統

Kong Konnect 不僅僅是一個託管的 API 閘道,它還提供了一整套強大的功能,構建了一個完整的 API 管理生態系統。這就像你的私人飛機不僅能飛,還配備了豪華的休息室、會議室和娛樂設施。

  1. Service Hub (服務中心)

    • 統一服務目錄:Service Hub 是一個集中式的服務目錄,你可以在這裡註冊、發現和管理所有的 API 服務。無論你的 API 部署在哪裡,都可以透過 Service Hub 進行統一管理。
    • API 版本管理:支援 API 的多版本管理,方便你進行灰度發布和版本回滾。
    • 策略應用:你可以為不同的服務應用不同的策略,例如身份驗證、流量控制、日誌記錄等。
  2. Developer Portal (開發者門戶)

    • 自服務開發者體驗:與 Traditional 模式下的 Developer Portal 類似,但作為託管服務,它提供了更強大的自定義能力和更高的可用性。
    • API 文檔自動生成:可以根據 OpenAPI 規範自動生成 API 文檔,並提供互動式測試介面。
    • 應用程式註冊與憑證管理:開發者可以在這裡註冊應用程式,獲取 API 訪問憑證,並監控其應用程式的 API 使用情況。
  3. Analytics (分析報告)

    • 實時監控與洞察:提供詳細的 API 流量、性能、錯誤率等實時監控數據。你可以透過儀表板清晰地看到 API 的運行狀況。
    • 自定義報告:支援自定義報告,幫助你深入分析 API 的使用模式,發現潛在問題,並為業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持。
    • 計費與用量分析:對於需要對 API 使用進行計費或用量分析的場景,Analytics 功能也提供了強大的支持。
  4. Vitality (生命週期管理)

    • API 生命週期管理:從 API 的設計、開發、測試、發布、監控到退役,提供全面的生命週期管理。
    • 策略編排:可以將多個策略組合起來,形成複雜的 API 治理規則。

Kong Konnect 的缺點:

  • 成本:作為託管服務,通常會有更高的成本,尤其對於小型團隊或初創公司來說。
  • 廠商鎖定:你將依賴於 Kong 提供的服務,如果未來需要遷移到其他平台,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。
  • 網路延遲:資料平面需要與雲端的控制平面通訊,可能會引入一定的網路延遲,但通常可以透過優化部署位置來緩解。

適用場景:

  • 超大規模企業:擁有數千個 API,需要全球化部署和統一管理。
  • 多雲/混合雲環境:需要在不同雲端或本地資料中心部署 API 閘道。
  • 追求極致的運維效率:希望將 API 管理的基礎設施維護工作外包給專業團隊。
  • 需要強大的 API 生態系統功能:例如服務發現、開發者門戶、高級分析等。

Kong Konnect 就像你的 API 叢林探險中的「私人飛機」,它將你從繁瑣的基礎設施管理中解放出來,讓你能夠專注於 API 的業務價值。如果你已經準備好將 API 管理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,那麼 Kong Konnect 絕對是你的終極選擇!

Kong Gateway 部署模式比較:一張圖搞懂!

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四種部署模式的差異,我特別製作了一個比較表格。這就像你的探險地圖,讓你一眼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線!

特性 \ 模式DB-lessTraditionalHybridKong Konnect
配置儲存檔案資料庫資料庫 (CP)雲端託管 (CP)
Admin API唯讀讀寫讀寫 (CP)雲端託管 (CP)
擴展性有限極高
高可用性極高
安全性極高
部署複雜度低 (DP 部署)
資料庫管理需自行管理需自行管理 (CP)無 (託管)
適用場景開發/測試、小型應用生產環境、中大型應用大規模、多環境部署超大規模、全球化部署
GitOps 友好極高極高
成本

探險總結:選擇你的最佳「交通工具」

好了,各位 API 叢林探險家們,我們已經詳細了解了 Kong Gateway 的四種主要部署模式。就像選擇探險的交通工具一樣,沒有絕對的「最好」,只有最適合你的「現在」和「未來」!

  • 如果你是個剛入門的探險家,或者只是想在開發測試環境中快速體驗,那麼輕巧的 DB-less 越野車 會是你的好夥伴。
  • 如果你已經開始深入叢林,需要更穩健的配置管理和擴展能力,那麼可靠的 Traditional 吉普車 將帶你走得更遠。
  • 如果你是個經驗豐富的探險隊長,面對複雜的環境和高要求,那麼堅固的 Hybrid 裝甲車 將為你提供無與倫比的保護和彈性。
  • 如果你已經是個全球化的探險家,需要統一管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 API 叢林,那麼豪華的 Kong Konnect 私人飛機 將帶你飛向新的高度!

在選擇部署模式時,請務必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:

  1. 規模與流量:你的 API 數量有多少?預計的流量有多大?
  2. 可用性與韌性要求:你的業務對 API 的可用性要求有多高?能承受多長的停機時間?
  3. 安全性需求:你的 API 是否處理敏感數據?對安全性有何特殊要求?
  4. 運維能力與資源:你的團隊有多少人?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基礎設施的維護上?
  5. 成本預算:你願意為 API 管理平台投入多少預算?
  6. 未來擴展計畫:你的業務未來會如何發展?API 規模會如何增長?

記住,API 叢林探險是一場持續的旅程。你的「交通工具」也可能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升級。最重要的是,選擇一個能夠讓你安心、高效地管理 API 的方式,讓你的 API 能夠為業務創造更大的價值!
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 Kong Gateway 的部署策略,並為你的 API 叢林探險之旅提供有力的指導。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想法,歡迎在下方留言,我們一起交流探討!

下次探險再見!

參考資料

LATEST POST
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