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的爆炸性發展,打破傳統秩序
2023年可以說是人工智能(AI)發展的重要一年。隨著大模型的問世和商業化應用,AI技術突飛猛進,打破了科技界的既有秩序。本文將透過時間軸的方式,回顧這一年AI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和事件。
Youtube影片來源
ChatGPT的崛起
2022年11月30日,OpenAI推出了ChatGPT大模型,這個能夠與人自然對話的AI系統,瞬間在全球引起轟動。短短四天後,ChatGPT的用戶數就突破了100萬。兩個月之內,用戶數更是飆升至10億,展現出驚人的人氣。
OpenAI隨後在2023年2月1日推出了付費訂閱服務ChatGPT+,並在3月23日為付費用戶提供瀏覽網路和第三方插件的功能,進一步增強ChatGPT的實用性。
時間 | 事件 |
---|---|
2022年11月30日 | ChatGPT正式上線 |
2022年12月4日 | 用戶數破百萬 |
2023年2月1日 | 推出付費訂閱ChatGPT+ |
2023年3月23日 | ChatGPT+用戶可瀏覽網路和使用插件 |
微軟和谷歌的反擊
面對ChatGPT的威脅,微軟和谷歌紛紛加快了在AI領域的部署。
微軟除了向OpenAI追加100億美元投資之外,也將ChatGPT技術整合進自家的產品線,包括推出繼承ChatGPT能力的對話機器人"Bing Chat"(前身為"Bing AI")、在Office套件中植入AI助手等。到了2023年11月,微軟更將Bing Chat更名為"Co-pilot",並免費開放GPT-4等功能,可見其在AI領域的決心。
時間 | 微軟 AI 發展事件 |
---|---|
2023年2月7日 | 推出繼承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Bing Chat |
2023年3月16日 | 在 Office 套件植入 AI 助手 |
2023年11月15日 | 將 Bing Chat 更名為 Co-pilot,免費開放 GPT-4 等功能 |
至於谷歌,在2023年2月6日正式發布了自家的AI助手BARD,不過卻在發布會上出了一個天文學的低級錯誤,導致谷歌一夜之間市值蒸發逾千億美元,展現出草率上線的風險。
隨後,谷歌決定振作,在3月10日推出大型視覺語言模型PaLM,擁有5620億參數;5月10日再推出3400億參數的PaLM 2。這些模型都已被整合進谷歌的多款產品服務之中。
谷歌的AI發展高峰出現在2023年12月,當月它頭一票就推出了期待已久的多模態大模型Gemini,這是Google迄今能力最強的AI模型,可處理文字、圖像、影音等多種訊息形式。
時間 | 谷歌 AI 發展事件 |
---|---|
2023年2月6日 | 推出 AI 助手 BARD,卻在發布會現場答錯天文學題目 |
2023年3月10日 | 推出大型視覺語言模型 PaLM,擁有 5620 億參數 |
2023年5月10日 | 推出 3400 億參數的 PaLM 2 模型 |
2023年12月6日 | 推出多模態大模型 Gemini,對標 GPT-4 |
開源之爭
在AI浪潮中,Meta(Facebook)卻走上了與主流科技巨頭不同的路線。2023年2月24日,Meta發布了650億參數的開源大模型Llama,隨後在7月12日又推出700億參數的Llama 2,成為首家主動釋出大模型的科技巨頭。
這個做法贏得了科技界的讚譽,被視為為AI生態注入了新的活力。開放原始碼不僅凸顯了Meta的創新精神,也有助於加速AI的發展,集合全球頂尖人才一起改良優化模型。
反觀OpenAI、谷歌等巨頭卻對自家的AI模型選擇封閉保密,遭到外界質疑是否存在壟斷之嫌。愈來愈多人開始支持開源AI,認為透過開放程序碼,更有利於確保AI的安全性和可靠度。
開源大模型 | 參數量 | 發布時間 |
---|---|---|
Llama | 650 億 | 2023年2月24日 |
Llama 2 | 700 億 | 2023年7月12日 |
爭奪 AI 晶片大戰
AI的興起也帶動了相關晶片與硬體的發展。由於訓練大模型需要龐大的計算能力,AI運算晶片的需求大增,英偉達因此成為本波AI浪潮中最大的贏家之一。
2023年3月22日,英偉達推出了針對AI優化的H100 GPU,後於同年11月13日再發布了性能更加強悍的H200晶片;與前一代相比,H200的容量和頻寬都有大幅提升,在訓練大模型時,推理速度是H100的近2倍。
英偉達產品線 | 發布時間 |
---|---|
H100 GPU | 2023年3月22日 |
H200 GPU | 2023年11月13日 |
不過,英偉達在AI晶片領域的壟斷地位也受到其他科技業者的挑戰。微軟、谷歌、亞馬遜等雲端服務巨頭都在自研AI晶片,以求在AI戰場上有足夠的火力。2023年分別推出了Azure Magnia 100、TPU-V51和Inferentia 2等AI專用晶片。
即使在AI領域的大勢已定,但各家企業仍在AI晶片和基礎建設的戰場上展開激烈競爭,以確保在這場變革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安全性隱憂
隨著AI驚人的進展,也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其安全性,擔心大模型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。2023年,OpenAI內部出現了一場管理層的動盪,據報與其致命武器般的秘密AI模型"Q星"有關。
據路透社報導,OpenAI的某些研究人員曾警告董事會,他們發現了一種可能危及人類安全的重大AI技術,代號"Q星"。有人猜測,“Q星"有可能是通向超級智能或人工通用智能(AGI)的關鍵突破。
這場內鬨最終導致當時的CEO山姆·奧特曼被董事會臨時撤換,直到11月21日才獲復職。整個事件讓外界對OpenAI這家領導者的運作模式和透明度產生了質疑。
面對大模型日益強大,世界是否已經為時已晚提出防範之策?誰應該來監管AI的發展?這些都是2024年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。
展望2024
2023年是AI發展的重要一年,預計在2024年,AI將進一步融入大眾生活,影響也將更加深遠。根據業內人士的預測,未來一年會發生以下重大趨勢:
- 以大模型為基礎的應用將更普及,進入主流生活。
- 企業和新創公司將更專注於發展垂直領域的AI應用和優化基礎設施。
- 開源AI社群和模型將持續成長,成為主流。
- 圍繞AI的安全性爭論將更加激烈,相關監管措施也將加速制定。
- 硬體領域的晶片大戰將更加白熱化。
2024年將是AI普及化和落地的關鍵一年。企業是否能夠掌握住AI這股浪潮,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。